
李老师求职指导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地理高考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与价值观。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核心素养构成
- 内涵:
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树立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考查重点:分析资源开发、城市化等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生态修复、绿色能源等解决措施。
- 内涵:
运用整体性、动态性视角,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如气候、地形、人口等多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考查重点:要素综合(如沙尘暴成因分析)、时空演变推理(如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 内涵:
从空间视角理解区域特征(自然、人文)及区域间的差异与联系,掌握“空间—区域”分析方法。
- 考查重点:区域对比(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
- 内涵: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实践活动,提升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如城市交通优化、环境监测等。
- 考查重点: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设计生态保护方案。
二、核心素养立意
高考命题从“知识导向”转向“素养能力评价”,通过真实问题引导学生:
用地理视角认知世界(如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形成科学思维方法(如综合分析、区域比较);
内化核心价值观(如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