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老师求职指导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家长对家访的抵触情绪并非普遍现象,但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家长存在顾虑。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隐私保护意识增强
新生代家长(90后、95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个人隐私的敏感度较高。家访可能涉及家庭收入、成员关系等敏感信息,部分家长担心被评判或暴露教育阶层焦虑。
二、时间与工作压力大
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高时间成本,家长日均工作时长达9.8小时,家访需额外腾出时间接待,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部分家长认为家访形式主义,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沟通方式多样化
微信、电话等便捷工具已能满足家校沟通需求,家长更倾向于通过平等交流而非被动接受反馈。部分家长认为家访可能打乱教学计划,干扰教师工作。
四、形式主义与攀比风气
部分家访流于表面,存在“拍照打卡”“考核指标”等问题,家长感到被“玩弄”或被迫攀比。例如,为迎接家访需花费大量时间打扫卫生、准备礼物,甚至引发家长间的攀比心理。
总结:家长对家访的抵触主要源于隐私担忧、时间压力、沟通方式变革及形式主义问题。建议学校灵活调整家访形式,注重实质沟通,尊重家长意愿,以提升家校合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