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条形码使用二进制表示信息的方式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一、基本原理
条形码由黑色条纹(表示1)和白色空格(表示0)组成,不同条码类型(如EAN-13、QR码等)对条纹的宽度和排列有具体规范。
二进制转换规则
- 模块组配法:
每个条(黑色)由固定数量的模块组成(如1-4个标准宽度),每个空(白色)由相同数量的模块组成。
- 宽度调节法:通过宽单元(条)和窄单元(空)的宽度差异表示0和1,宽单元是窄单元的2-3倍。
二、具体实现步骤
数据编码
- 将十进制或字符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数。
- 使用编码表(如EAN-13编码表)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字符串。
生成二进制条码
- 将二进制字符串转换为“条”和“空”的组合:
- 每个1对应一个模块宽度的条(黑色)。
- 每个0对应一个模块宽度的空(白色)。
- 确保每个字符由两个条和两个空组成,总模块数为7个。
物理呈现
- 按照标准宽度(如0.33mm)绘制条码,宽单元与窄单元的宽度比通常为2:1。
- 添加起始和终止字符,用于扫描器识别条码方向和类型。
三、示例说明
以EAN-13条码为例:
假设商品编码为123456789012,转换为二进制后为`1001101000101`。
每2位二进制数对应1个字符,最终分为13位字符。
每个字符由2条(1)和2空(0)组成,例如`1001`对应`1001101`,转换为物理条码时为“条-空-条-空”模式。
四、扫描与解码
扫描器通过检测反射光的强弱(黑色条纹)将物理条码转换为二进制信号,再通过解码规则还原为原始数据。
总结
条形码通过规范化的黑白条纹组合实现二进制表示,具体包括数据编码、模块化转换和物理呈现三个步骤。不同条码类型(如二维条码)在组合方式上可能有所差异,但核心原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