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使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向老师提出以下分类问题,以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促进家校合作:
一、学习情况
孩子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是否存在走神、做小动作等行为?
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量是否合理?是否独立完成?遇到难题时是否主动寻求帮助?
学科难点与进步
孩子在哪部分学科存在困难?近期有明显进步吗?老师有哪些建议?
二、行为与社交
团队合作与人际关系
孩子是否与同学友好相处?是否愿意帮助他人?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如何?
情绪与行为习惯
孩子近期情绪是否稳定?是否有遵守校规校纪的表现?
社交圈与人际关系
孩子是否有特别要好的朋友?是否参与集体活动?
三、兴趣与特长
课余活动与兴趣爱好
孩子在音乐、体育、艺术等方面有什麼发展?学校是否提供相关支持?
特长培养建议
老师认为孩子在哪些领域有潜力?可以提供哪些资源或建议?
四、家校合作建议
家庭学习支持
老师建议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是否有需要家长协助的家务或习惯培养?
沟通与反馈机制
家长如何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遇到问题时,老师希望家长如何响应?
特殊情况处理
若孩子有学习障碍或行为问题,老师建议采取哪些措施?
五、其他关注点
学校活动与政策:
学校近期有哪些活动或政策可能影响孩子学习?
心理健康:若发现孩子情绪异常,建议老师如何关注和干预?
沟通技巧建议:
开场时表达对老师工作的感谢,避免直接批评孩子;
提问时具体且有针对性,例如:“孩子最近数学作业错误较多,是否与课堂理解有关?”;
倾听老师的客观反馈,避免仅关注缺点,同时表达对优点的认可。通过以上问题,家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老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