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儿时的梦想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新高考选科后的录取方式主要基于以下规则和特点:
一、分科录取原则
物理/历史分科
高中阶段需从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2门作为再选科目。 - 选考物理的考生可报考理工类专业;
- 选考历史的考生仅能报考文史类专业。
专业组匹配
高校按物理/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考生需填报专业组志愿,高校根据考生分数与专业组要求匹配录取。
二、录取流程与规则
分数计算
综合成绩由统一高考成绩(语文、数学、外语)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首选科目+再选科目)共同构成。部分高校可能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 具体分值计算方式因高校而异,通常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30%-40%权重。
投档规则
- 按物理/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投档。 - 若考生分数未达到某专业组分数线,则无法投档该专业组。
志愿填报与排序
- 考生可填报1-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志愿包含专业及是否服从调剂选项。 - 投档时,高校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若分数相同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总成绩、单科成绩、外语成绩、首选科目成绩、再选科目成绩等。
三、其他影响因素
专业限制
物理类考生无法报考哲学、历史学、法学等对历史科目有要求的学科;历史类考生无法报考数学、物理等理工类核心科目。
录取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在部分高校录取中起参考作用,但未进入专业录取规则。
四、录取示例
某高校某专业组计划录取30人,物理类考生A的分数为680分,历史类考生B的分数为670分。- 考生A可报考该专业组内的物理相关专业,按分数优先原则投档;
考生B因分数低于物理类分数线,无法投档该专业组。
总结
新高考录取以物理/历史分科为基础,通过“院校+专业组”模式实现精准匹配,同时兼顾分数与志愿顺序。考生需结合自身分数、兴趣及专业需求,合理规划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