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搏奋斗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宝成铁路的修建涉及以下地理特征和工程难点:
一、主要地理特征
穿越秦岭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市,需穿越秦岭山脉。该区域地势险峻,海拔较高,铁路在杨家湾站至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仅6千米,但海拔升高达680米,需通过反复迂回盘旋的展线(共盘绕27千米)将坡度控制在每千米仅40米。
跨越嘉陵江
铁路进入四川盆地后,需沿嘉陵江下行,穿越峡谷和地震带,最终在广元站与嘉陵江交汇。
途经其他地形
包括渭河、大巴山区、剑门山等,地形复杂多样,既有高山隧道(如秦岭隧道),也有跨越江河的桥梁。
二、工程难点与特色
工程规模宏大
全长669公里,其中山区路段占比约70%,单填土石方量达6000万立方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周以上。
技术创新与历史意义
- 中国首条电气化铁路,1958年6月开工,1975年全线电气化,比成渝铁路早10年。
- 全线设304座隧道,总长度8.4公里,占线路总长的八分之一。
建设条件艰苦
- 地质灾害频发(雨季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施工标准低,列车运行速度仅45-50km/h。
- 采用“8字形”展线(3个马蹄形+1个螺旋形)技术,以降低坡度,但牺牲了线路平直性。
三、历史价值
宝成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被誉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现代化解决方案。它不仅连通了西北与西南地区,还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