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高考“双基”是指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内涵和背景可概括如下:
一、核心定义
基础知识
指学科领域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系统性内容。例如数学中的代数运算规则、物理中的力学定律等,是构建更高层次知识的基石。
基本技能
包括学科特有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等。例如语文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实验科目的实验操作规范等,强调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二、历史演变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双基”的侧重点经历了多次调整:
偏重双基阶段(1949-1979)
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强调智力与能力阶段(1979-1982)
在巩固双基的同时,开始注重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但双基仍为核心。
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1982年后)
结合智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意义
巩固知识体系
通过系统检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发现薄弱环节,为针对性复习提供依据。
提升应用能力
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
适应教育改革
双基论作为我国课程理论基础,持续影响教学内容与方法,强调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
四、总结
高考双基考试不仅是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关键参考。其本质在于通过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实践锻炼,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