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解惑  > 高考中的补报是什么

高考中的补报是什么

2025-05-14 18:16:41
高山倡导者
高山倡导者已认证

高山倡导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高考中的"补报"是指在 录取过程中,因考生未完成招生计划或分数未达要求而提供的第二次填报志愿机会。这一机制旨在增加考生被理想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 降分补报志愿(征集志愿)

适用条件

当某高校在常规录取批次未完成招生计划时,会公布 降分资格线,只有分数达到该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补报志愿。

操作时间

通常在 录取后期进行,具体时间由各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一般在 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二批录取开始前。

注意事项

- 补报考生需 服从调剂,即只能被未录满计划的院校录取,且通常无法自主选择专业;

- 补报志愿 仅限一次,且需在规定的资格线内操作。

二、 二次填报志愿(特殊类型招生)

适用条件

- 分数未达线:

考生分数未达到所报院校的 批次控制分数线,无法参与该校正常录取;

- 志愿未完成:因填报错误、信息不全等原因未成功提交志愿。

操作时间

通常在 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具体时间由各省教育考试院规定。

注意事项

- 补报考生 无法自主选择院校,系统会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匹配可用的招生计划;

- 部分省份允许考生 修改志愿信息(如院校代码、专业志愿顺序等),但需符合批次要求。

补报志愿与普通志愿填报的区别

时间节点:

补报仅在录取过程中开放,而普通志愿填报在 高考成绩公布后、录取前完成;

选择范围:补报考生 仅能填报未录满计划的院校,普通志愿可自由选择院校和专业;

调剂性质:补报通常与 调剂录取结合,考生需接受院校调剂安排。

总结

补报志愿是高考录取机制中的重要补充,考生需关注省级教育考试院的官方通知,及时了解资格线、招生计划及填报规则。通过合理利用补报机会,考生可在原有分数基础上增加被理想院校录取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