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历史高考第27题的考查内容,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核心考察点
- 土地制度:
明中后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成为主导,政府开始放任土地兼并。 - 赋税制度: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条鞭法”等改革,简化税制但加重了农民负担。 - 对外贸易:隆庆帝解除海禁后,1567-1644年海外流入白银达3.3亿两,占全球同期产量的三分之一,显示中国外贸优势。
-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如内阁权力变化、宦官制度演变)与经济政策调整存在互动,例如内阁议政功能变化影响经济决策。
二、相关历史背景
明代经济特点:
农业商品化、民营手工业崛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重农抑商政策未完全放弃。- 清代经济延续:延续明代经济政策,但面临人口压力和外来冲击,逐渐转向“重农抑商”。
三、易混淆点辨析
政府政策与经济结构变化:解除海禁反映对外贸易优势,但不等同于放弃重农抑商(A项错误)。-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结构变化(如资本主义萌芽)是长期过程,与君主专制加强存在复杂关系。
四、总结
第27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背后的政治动因,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政策效果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