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梦寻缘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2009年高考模式以"3+X"为核心框架,结合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具体特点如下:
一、整体结构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X"为选考科目
根据考生选择文科或理科方向,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或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二、学业水平测试
科目设置:
涵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科目。
分值占比:选修课程在高考总分中的比例未明确(需等待完整方案公布)。
三、综合素质评价
作用: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与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共同构成录取参考。
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社会实践、艺术素养、劳动技能等方面。
四、录取特点
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统考科目占70%-75%,选修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占30%-35%。
高校在统分基础上,参考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实行"分数+评价"的录取模式。
五、地区差异
课程设置:如安徽、江苏等省份明确将"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并列为录取依据。
新增模式:部分地区探索"学历+技能+就业"模式,如江苏万和计算机培训中心推出的游戏动漫设计方向。
总结
2009年高考通过"3+X"模式深化了课程改革,强调学科基础与综合素质的结合,为高校选拔多元化人才提供了机制。不同省份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细节差异,但整体框架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