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航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体育大学的课程设置因学校和年级不同存在差异,但根据权威信息可总结如下:
一、必修课程(一、二年级)
- 体育必修课:
共16门专项必选课,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瑜伽、普拉提、极限飞盘、跆拳道等,覆盖体能训练、专项技能和健身康养。
- 体育基础课: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如田径、体操)为主,培养基础运动能力。
- 每学期1个学分,共4个学分,总学时120-144学时(不同学校要求略有差异),通过考核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选修课程
选项专项课
- 学生可在第二学期末自主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等14-20门专项课程,部分学校允许跨年级选修。
保健体育课
- 面向身体异常、残疾或特殊体质学生,开设太极拳、瑜伽、康复训练等适应性课程。
三、实践课程
运动训练课:
如篮球、足球、游泳等5门课程,供高水平运动员提升专项技能。
实践课程总数:约20门,涵盖野外生存、体育社会实践等。
四、课程安排特点
学期分配:必修课分四个学期完成,每学期1-2门专项课程。
学分要求:一、二年级必修课总学分8-12分,选修课根据学校政策灵活选择。
总结:体育大学一、二年级必修课程以基础和专项训练为主,选修课需在学期末自主选择,实践课程强化技能应用。具体课程数量和安排因学校而异,建议咨询目标院校教学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