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境编织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其章节结构在不同版本中存在差异,但综合权威资料可总结如下:
一、章节划分依据
- 原《礼记》中《大学》为第四十二篇,内容包含“经”与“传”两部分。
-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朱熹进一步整理为“经”一章、“传”十章。
核心内容结构
- 经章:
开篇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传章:分十章详细解释“三纲领”与“八条目”,具体为:
- 传之首章:解释“明明德”
- 传之二章:解释“新民”
- 传之三章:解释“止于至善”
- 传之四章:解释“本末”
- 传之五章:解释“格物致知”
- 传之六章:解释“诚意”
- 传之七章:解释“正心、修身”
- 传之八章:解释“齐家”
- 传之九章:解释“治国”
- 传之十章:解释“平天下”
二、权威资料佐证
朱熹《大学章句》:采用“经传分章”体系,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及学术研究的标准版本。
四书地位: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其章节划分被后世长期沿用。
三、总结
《大学》全书共 十一章,其中“经”一章提出核心理念,“传”十章展开具体论述。这一划分既保留了儒家思想的系统性,又便于后世研究与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