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解惑  > 复旦法学院为什么比较菜

复旦法学院为什么比较菜

2025-05-07 06:47:08
追梦寻缘
追梦寻缘已认证

追梦寻缘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发展现状和评价,综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学术排名与资源现状

CLSCI发文量较低

2020年复旦法学院CLSCI发文量仅13.5篇,全国排名第28位,远低于同校的交大(40.75篇,第10位)。这一数据反映了学院在学术期刊发表方面的相对薄弱。

学科评级与师资力量

根据2017年学科评价,复旦法学专业仅获B+评级,低于北大、清华等顶尖法学院。师资方面,截至2019年6月,教师人数仅60名,低于清华(70名)、北大(80名)和交大(68名),且知名学者比例较低。

学生规模与竞争压力

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师生比劣势,部分班级规模较大,学术交流机会相对有限。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地理位置与政策环境

学院位于非主校区,教师工作、学生实习等便利性稍逊于本校其他校区。但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资源,未来在科技法、金融法等新兴领域有发展潜力。

校友网络与就业优势

复旦法学院校友遍布上海政府法院律所,就业竞争力较强。但部分评价指出,校友圈和认可度难以通过物质条件完全弥补学术资源的不足。

三、争议与反思

部分评价认为,复旦法学在“北清华五人”中实力较弱,与其综合性名校地位不匹配,反映了学科评价体系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局限性。但需注意,这种评价可能过于绝对,且未充分考虑复旦在法学教育质量、学生自律性和行业认可度等方面的优势。

总结

复旦法学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菜院”,而是依托强大校友网络和地理位置,在特定领域(如行业资源对接)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排名和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短板。考生需结合自身职业规划,权衡学术追求与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