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如水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中国人开始留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主要经历以下阶段:
一、早期探索(19世纪中叶)
1847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留学生赴美国学习科技文化,但记录不详。
1854年:容闳成为首位赴美留学并获得学位的中国人,回国后推动官派留学计划。
二、官派留学兴起(1872-1909年)
清政府派遣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容闳是主要推动者,开启中国近代官派留学先河。
庚子赔款资助(1909年)
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留美基金,促进第二次留学热潮,涌现胡适、竺可桢等名人。
三、留学方式多样化(20世纪初)
留学目的地扩展:
除美国外,1849年黄宽赴欧洲爱丁堡大学学医,1915年后留法、留苏人数激增。
留学形式:包括公费(如幼童留美、庚子赔款资助)、自费(如赴日、赴苏)及勤工俭学(如法国、苏联)。
四、关键影响因素
政策推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重视技术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后留学与救国目标结合。
社会观念转变:科举废除后,留学成为新前途,知识分子通过留学寻求救国道路。
五、代表人物
清末留学先驱:容闳、严复。
20世纪初留学潮:胡适、竺可桢、蔡元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