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全知道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韩国高考(大学修业能力考试,简称“수능”)的“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内容结构
考生需在一天内完成 4门科目的考试,具体安排如下:
- 上午:
韩语、数学、英语(听力)
- 下午:韩国史、探究题或第二外语(汉文)
(注:部分年份数学包含选择题和论述题,但近年政府尝试减少超纲题以降低备考压力)
考试时长
整个考试持续 8小时(不含午休),从早上8点半开始至下午5点半结束
考试期间需完成约24道题目,涵盖语言、数学、人文等广泛领域
二、竞争压力与备考特点
备考强度
- 学生需提前1年备考,备考时间长达3-4年,涉及超1000本参考资料
- 每日学习时间常超过10小时,部分学生每天仅睡3小时
考试难度
- 题目以 高难度为主,常包含大学课程内容(如金融、法律等),被称为“大学前课程”
- 政府近年推行“去超纲化”改革,但校外培训机构仍依赖“杀手题”生存,形成恶性循环
社会影响
- 高中阶段需参加 多次补习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突出
- 考试结果直接决定大学录取,竞争压力导致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高强度教育
三、改革与争议
韩国政府近年来尝试通过 降低考试难度、取消选修科目等措施缓解内卷,但效果有限。教育专家认为,高考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改革需配合教育体系整体改革。
综上,韩国高考的“卷”是教育资源竞争、教育体系压力与升学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激烈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