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倾城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高考档案是学生在参加高考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材料,主要用于高校录取环节的审核与评估。其内容涵盖学生基本信息、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及高校录取相关文件,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一、基础信息模块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户籍信息、学籍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教育经历记录
涵盖小学、中学就读学校、班级、学号、入学/转学记录等。
二、学业成绩与证书
成绩单
各科考试成绩记录,包括会考、中考、高考成绩等。
获奖证书与荣誉
竞赛获奖、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获得的证书及荣誉证明。
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部分院校参考高中阶段学分修习情况、社会实践、教师评语等。
三、高校录取相关文件
志愿表与录取通知书
高中阶段填报的志愿信息及被高校录取通知书。
加分申请表及证书复印件
符合条件的照顾加分项目申请表及相应证明材料。
诚信承诺书
高考诚信协议等考生自律承诺文件。
四、其他重要材料
体检信息:
高中阶段体格检查报告(如视力、身高、体重等)。
协议类文件:高考诚信协议、学籍转移协议等。
五、档案形式与作用
通过电脑读取的电子版档案,记录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信息,是高校录取的主要依据。
纸质档案
包含实践记录、党团信息等,以档案袋形式存在,高考后随录取通知书转移至高校。
六、生成时间与转递流程
生成时间:
通常在高考后由考生所在学校整理完成,部分省份电子档案在高考报名时同步生成。
转递流程:纸质档案由考生持录取通知书到高中领取,大学报到时转移至高校。
注意事项
档案中的个人信息需与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保持一致,若发现差异需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更正。
不同省份档案内容可能存在差异,建议考生提前咨询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
以上内容综合了全国多省高考档案的通用构成,具体以考生所在省份最新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