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考顾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大专入职年月的工龄计算需结合入职时间、社保缴纳情况以及工作连续性等因素,具体规则如下:
一、工龄计算的基本原则
工龄从员工正式入职并开始缴纳社保的当月开始计算,试用期不计入工龄。
计算方式
- 每满12个月计为1年工龄,不足12个月按实际月份计算(例如,入职时间2023年9月,2024年9月满1年,2024年10月则计入第2年工龄)。
二、特殊情况说明
社保缴纳与工龄关系
- 连续缴纳社保:
工作期间社保正常缴纳,工龄连续计算。
- 中断缴纳:若因单位原因或个人原因中断社保(如离职、失业等),中断期间工龄停止计算,重新就业后工龄继续累加。
- 以劳动合同签订日期或入职手续办理日期中较早者为准,试用期包含在工龄内。
跨年计算
- 若入职时间与当前时间跨越年份,直接用当前年份减入职年份,月份不足12个月减1年(例如,2023年9月入职,2025年4月计算工龄时,工龄为1年7个月)。
三、示例计算
案例:
某大专毕业生2023年9月入职,2025年4月计算工龄。
工龄计算: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为1年,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为7个月,总工龄为1年7个月。
四、注意事项
法律保障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非因本人原因从原单位跳槽到新单位时,原单位工作年限可合并计算为新单位工龄。
证据留存
建议保留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工资条等材料,以证明入职时间、社保缴纳状态及工作连续性。
通过以上规则,可准确计算大专入职年月的工龄,为社保缴纳、养老金计算等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