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英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高考“3+1+2”模式是中国新高考改革的一种科目组合方式,具体含义如下:
一、科目构成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采用全国统一高考卷,每科满分150分,总分为450分。
首选科目(1门)
考生需在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1门,满分100分,计入总成绩。
再选科目(2门)
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科目中选择2门,采用等级赋分制,满分100分,计入总成绩。
二、成绩计算与总分
总成绩:
全国统一高考3科成绩(450分)+选择性考试3科成绩(300分)= 750分。
等级赋分规则:将考生成绩分为6个等级(A、B、C、D、E、F),不同省份具体分值可能略有差异,但采用“一分一段”的方式换算。
三、模式特点
物理和历史为两门独立科目,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限制。
考生可根据自身优势科目组合选科,例如:
- 文科倾向:历史+政治+地理
- 理科倾向:物理+化学+生物
高校录取时,不仅参考总成绩,还会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如物理/历史合格分数线)综合评价。
四、改革意义
该模式旨在通过科目组合优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兼顾高校专业需求与教育公平。考生需结合自身兴趣、学科基础及未来职业规划进行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