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高考阅读的变化,综合近年改革趋势和权威信息,主要变化如下:
一、文学类阅读变化
文学类阅读总分从2017年的15分降至2023年的16分,但题型结构优化,新增了理解类题目以强化对文本的把握能力。
题型调整
2017年:四选一+两道主观题(14分)
2023年:保持四选一+两道简答题(16分)
全国Ⅱ、Ⅲ卷新增理解类题目,考查对文本行文思路、主题思想等综合分析能力。
内容与要求提升
2023年新增学术性材料,强调文化理解与思维能力,要求考生具备更强的文本解读和关联学习能力。
二、实用类阅读变化
文本数量与形式调整
2017年起实用类文本连续五年考查,2020年改革后调整为2-4则非连续性文本(如新闻报道、图表材料),并取消独立题型。
分值与题型调整
总分从12分降至19分,题量减少至两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侧重考查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
三、论述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变化
名称与结构调整
2017年更名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0年后保持两篇相关论述文的结构,每篇含理解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分析等题型。
分值与难度提升
总分6分,占比提升至38.5%(满分75分),侧重考查论证分析、推断能力及文本关联思维。
四、其他趋势
阅读量与综合性增强:
高考语文阅读材料体裁扩展至学术、科普、政论等七种,阅读量显著增加。
教学导向转变:强调“大语文”背景下的综合素养培养,注重文化理解与思维能力。
建议考生关注2025年最新考纲,通过多篇真题训练提升文本解读与分析能力,尤其要重视文学类新增题型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