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易地搬迁就业怎么样

易地搬迁就业怎么样

2025-05-24 04:29:13
拼搏奋斗
拼搏奋斗已认证

拼搏奋斗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易地搬迁后的就业情况,综合权威信息分析如下:

一、整体就业成效显著

高就业率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率超过94%,较2021年底提升2.54个百分点。例如,贵州省2024年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超96%,万山区就业率达98.12%。

“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基本实现

多数地区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措施,确保有劳动力的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如凯里市9640户24877人搬迁群众中,就业率达95.65%。

二、主要就业支撑措施

产业就业与劳务输出

- 社区微工厂:

万山区通过建设6000平方米微工厂,提供苗绣、箱包等劳动密集型岗位,人均月收入达2600元以上。

- 零工驿站:探索“支部+公司+基地”模式,开展电工、家政等技能培训,解决200余名零散劳动力就业。

- 劳务协作:与广东佛山等城市建立常态化输出机制,省外务工人员占比43.94%。

创业与灵活就业支持

- 提供创业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开设农贸市场、发展电商等。例如,隆林县通过“就业暖心·桂在行动”招聘会,推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政策与服务保障

-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余期,涉及20余个工种;设立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大龄、残疾等特殊群体。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就业结构优化

部分搬迁群众仍以低技能、高强度工作为主,建议加强产业多样性开发,如编织、电商等适合弱劳动力的岗位。

区域发展差异

城市地区(如佛山)就业机会多,但农村地区仍需进一步挖掘特色产业潜力。

持续监测与调整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调整就业政策,确保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妇女)获得针对性支持。

四、总结

易地搬迁后的就业工作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政策保障等多措并举,已实现高就业率并基本达成“一户一人”就业目标。未来需持续优化就业结构,强化区域协同,推动搬迁群众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