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毕节市就业扶贫培训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推动贫困群体就业。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精准施策,提升培训针对性
因业施培与因需施培
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搬迁劳动力需求,开展农艺工、导游、中式烹调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覆盖12大农业产业和旅游业相关工种。例如,与广州港集团合作开设技工班,56名贫困家庭学生毕业后月均工资达6000元。
因人施培与分层培训
考虑贫困群体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开设基础技能班和进阶课程,同时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激发内生动力。
二、强化政策支撑与平台建设
政策保障与资金投入
出台“1+2”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整合省级就业援助补贴,累计开发“十大员”岗位8.62万个,覆盖“三无两有”贫困劳动力。同时,投入4000余万元开展农村青壮年技能培训,60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劳务组织化与平台搭建
建立131个培训就业服务网点、108个劳务分公司和105个劳务合作社,形成“公司+车间+搬迁群众”模式,实现3641名劳动力信息与27.8万个岗位的无缝对接。与广州市建立11个劳务协作站,推动333名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安徽等省务工。
三、创新培训模式与质量提升
“短平快”培训体系
开展“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中式烹调师”等针对性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升培训效率。例如,通过VR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平台,实现课程评价、职业体验等全流程网办。
质量监督与效果评估
建立培训质量监督机制,联合开展办学评估,强化培训机构责任落实。通过“毕节就业云”平台实时监测培训进展,确保培训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
四、拓宽就业渠道与后续保障
就业岗位开发
开发护工、家政等紧缺劳务岗位1089个,输出就业382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推荐岗位就业等方式,实现易地搬迁群众“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创业扶持与技能提升
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体提供创业指导,支持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例如与北京养老企业合作培养护工,月均工资达6000元。
总结
毕节市通过因需施培、政策扶持、平台建设和质量监督,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扶贫体系。未来需持续优化培训内容与方式,强化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合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