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夜思念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东平县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退船渔民就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岗位开发与扩容
岗位类型与数量
开发917个环湖生态防护带养护员和山林巡护员岗位,涵盖护林、绿化、保洁、社区治理等类别。
覆盖范围
安置东平湖沿湖8个乡镇(街道)有就业意愿的退船渔民,通过精准调研和公开招聘,确保岗位与渔民需求匹配。
二、就业安置流程
精准筛选与培训
经过报名、筛选、公示、培训等环节,3264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培训由17家专业机构开展,课程包括园林绿化、村容保洁、管理服务等,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确保培训覆盖所有安置对象。
社保与待遇
公益性岗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退船渔民基本生活。部分岗位提供劳务报酬,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三、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
生态保护成效
通过岗位安置,3.4万棵树木在东平湖边种植完成,形成生态防护带,提升湖区生态环境。
产业辐射带动
结合新湖镇产业园建设,发展电商、物流等产业,辐射带动6000余名群众就业,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四、政策保障与监督
部门协同
人社局与相关部门对接,建立退船渔民工作台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政策精准实施。
技能培训体系
根据渔民实际情况,定制培训方案,实现培训“零公里”,技能培训合格率100%。
通过以上措施,东平县既解决了退船渔民就业问题,又推动了东平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展现了政府在民生保障与生态治理中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