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避免就业陷阱需从信息核实、渠道选择、合同规范、权益维护四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一、严格核实企业信息
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查询企业资质、信用记录,确认注册地址与招聘信息一致。
对薪资过高、工作内容模糊等异常情况保持怀疑,避免轻信“高薪急聘”或“内推保offer”等口头承诺。
二、选择正规求职渠道
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正规渠道获取信息。
选择持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机构,避免轻信社交媒体或路边广告。
三、谨慎签订劳动合同
合同需包含岗位、薪资、社保、合同期限等必备内容,避免“阴阳合同”或缺失条款。
用人单位或中介不得以押金、培训费等名义收费,签署协议时索要正规发票并留存证据。
四、增强维权意识
若遭遇就业歧视、虚假承诺或违法行为,可通过12333、劳动监察部门或人社部门投诉。
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五、防范特殊陷阱
警惕伪装成“高薪美差”的境外犯罪,选择正规服务机构核实劳务资质。
识别“拉人头”话术,拒绝以贷款为前提的培训协议,选择官方认证的培训机构。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求职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