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心园丁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毕业生就业信息中生源地的填写规则,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学校要求进行区分:
一、生源地的定义与填写依据
生源地通常指高考报名时的户籍所在地,即 父母高考报名时的户口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或入学地无关。
特殊情况
- 借考情况:
若高考时户口在A市,但高中阶段在B市就读并报名,生源地仍按A市填写。
- 父母工作调动:高考时户口在A市,大学期间父母迁至B市,生源地以高考报名时为准。
二、填写规范
- 区、县一级:按“XX省XX市XX区/县”格式填写(如“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
- 县级市:统一按“XX省XX市XX市”格式填写(如“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
与就业单位的关系
- 若已签订三方协议或进入单位就业,部分表格可能要求填写单位地址,但 生源地与就业单位无关,需注意区分。
三、注意事项
政策影响
生源地可能影响奖学金、社保补贴等政策享受,填写错误可能导致资格不符。
信息一致性
若高中阶段有迁移户籍记录,需以高考报名时的户籍信息为准,避免因信息不一致影响后续发展。
特殊情况处理
- 签约免费师范生需在报到证上注明“全日制签约师范生”身份。
四、填写示例
原籍福建省厦门市:
填写“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民族街道办事处”。
高考报名户籍为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填写“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
大学期间父母迁至上海市:仍按高考报名时户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填写。
建议填写前仔细阅读学校就业信息表格的填写说明,若对户籍信息有疑问,可咨询学校就业指导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