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倡导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已签订的就业协议取消方式,需根据协议条款及实际情况选择合法途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协商解除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协议,需就解除原因、时间、责任等达成书面一致,并签订新的解除协议。 - 注意事项:
保留沟通记录(如邮件、短信)作为证据。
- 向用人单位提交书面解除申请,附上协商结果;
- 用人单位审核通过后,双方交换解除协议。
二、法定解除
用人单位违约
若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提供工作条件、支付报酬等,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解除协议,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并支付违约金。
劳动者违约
- 未按时报到、提供约定服务(如专项培训未完成)等,需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
不可抗力或欺诈胁迫
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家庭变故等不可抗力,或签署过程中受欺诈、胁迫,可依法解除协议。
三、协议条款特殊约定
违约金条款
若协议明确约定违约金,需按约定履行;若未约定或约定不明,可协商变更或解除。
服务期或竞业限制
参加专项培训并约定服务期的,违反服务期需支付违约金(不超过培训费用);竞业限制期内离职需遵守约定。
四、解除后的后续事项
工作交接
完成工作交接,归还公司财物。
赔偿与保险
- 劳动者违约需赔偿损失;
- 用人单位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
档案与社保转移
办理档案转移和新单位社保缴纳手续。
五、注意事项
时间节点:
解除协议需符合协议约定或法律规定,避免因逾期产生纠纷;
证据留存:保留书面通知、协商记录、工资条等材料;
法律咨询: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条款陷阱引发争议。
若协商失败,可向劳动仲裁或法院提起诉讼,但诉讼周期较长且成本较高,建议优先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