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心园丁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合同赔偿需根据违约类型和合同约定综合判断,具体规则如下:
一、用人单位违约赔偿
用人单位若无合法理由解除或终止合同,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 两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
- 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 半年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
- 不足半年支付半个月工资。
其他违法行为
如未提供劳动保护、未足额支付工资、未缴社保费等,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 经济补偿,计算方式同上。
二、劳动者违约赔偿
服务期/竞业限制违约
- 服务期:
赔偿金额不超过未履行部分培训费用,且不超过企业实际支出。 - 竞业限制:按协议确定,但过高或过低可申请法院/仲裁调整。
如违反保密协议等,需按协议赔偿实际损失,但通常不超过企业因此遭受的合理开支。
三、违约金与实际损失的关系
约定违约金:
若协议明确且合理(不超过实际损失),则按约定执行;若过高,可申请调整。- 无约定或约定模糊:按实际损失赔偿,需举证包括招聘成本、培训费用等。
四、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损失赔偿应相当于实际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 《劳动合同法》:明确用人单位违法解除需双倍赔偿,劳动者违约需按约定或实际损失赔偿。
总结:赔偿金额需结合合同条款、违约类型及实际损失综合判断,建议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违约金计算方式,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