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如水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96个志愿的填报是指在新高考改革中,考生在一个批次最多可填报96个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志愿组合。具体说明如下:
一、志愿构成与单位
每个志愿由"专业(类)+学校"构成,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
志愿数量
允许考生填报最多96个此类组合,但实际填报时需结合招生计划和自身分数情况调整,可不填满。
二、填报原则与策略
冲、稳、保分层
- 冲:
选择略高于自身分数的专业和学校(通常上冲10-30分),增加录取选择空间。
- 稳:填报与高考位次接近的专业和学校(可上下浮动10分),确保录取安全。
- 保:选择低于或等于自身分数的专业和学校(如往年录取线),避免退档风险。
- 常见比例为3:3:3、4:2:3或2:4:3。
- 3:3:3比例:
32个冲、32个稳、32个保。
- 4:2:3比例:41个冲、21个稳、32个保。
- 2:4:3比例:21个冲、41个稳、32个保。
注意事项
- 若想报考特定院校(如某校的多个专业),需分别填报不同组合。
- 不同省份政策存在差异,例如河北取消专业服从调剂,山东、重庆等地采用"专业+学校"模式。
三、录取规则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按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先投档分数高的志愿,依次检索匹配专业。
一轮投档机制
每个考生仅有一次投档机会,若被退档则进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四、填报建议
组合策略
可优先选择10个心仪专业,搭配40个可接受学校,再设置20-30个保底志愿。
风险控制
避免过度集中在少数院校,建议每个院校填报2-3个不同专业。
通过合理分层与组合,考生可在96个志愿中平衡冲刺、稳定与保底,提高被理想院校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