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海导航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助残就业增收措施,可结合政策文件和地方实践,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和撰写:
一、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
财政补贴与奖励机制
设立残疾人创业就业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提供1-5万元资金扶持。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并将失信行为纳入信用记录。
税收优惠与社保补贴
完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无障碍改造经费资助。推动社会企业等非营利性机构发展,鼓励吸纳残疾人就业。
二、技能培训与能力提升
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开展黑山羊养殖、小龙虾养殖、中式面点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596名残疾人。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机制,支持盲人按摩、医疗按摩等专项培训。
创业能力培养
实施“一人一策”服务,为40名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对成功创办企业的给予资金奖励。
三、岗位开发与就业渠道拓展
公益性岗位与产业帮扶
在慈善综合体、爱心超市优先安置残疾人及家属,通过“百厂百人”“百村百户”项目扶持残疾人就业。推动农村残疾人通过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收,建立资产收益折股量化机制。
特殊群体专项就业
优先安排盲人从事医疗按摩、保洁员、护林员等岗位,并提供岗位补贴。组织残疾人参加直播大赛、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拓宽就业渠道。
四、权益保障与服务优化
就业监测与权益维护
建立残疾人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将未按比例安排就业的用人单位纳入信用记录。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其平等权益。
组织协调与社会参与
发挥党政机关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示范作用,公招残疾大学生进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帮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机制。
以上措施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建议以政策文件为框架,融入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形成系统性、可持续的助残就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