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志愿填报意向栏是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在此处明确表达对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倾向。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核心概念
指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根据自身兴趣、能力、职业规划等因素,对希望就读的院校及专业做出的初步选择倾向。这一栏位是志愿填报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录取结果。
与“志愿”的区别
- 意向:
仅在报名阶段填写,用于高校统计招生计划,不参与正式录取;
- 志愿:在录取阶段填报,是实际被高校录取的依据。
二、填报原则与注意事项
- 所有志愿均视为第一志愿,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 若考生分数未达到某校第一志愿录取线,则不会被该校录取,系统自动跳过后续志愿。
院校与专业的选择建议
- 院校选择:
可参考学校综合实力、学科优势、地理位置等因素,建议填报2-3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对比;
- 专业选择:需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及专业前景,优先选择与个人发展匹配的专业。
- 若选择“服从调剂”,则考生需接受高校在专业内的调剂安排;
- 若选择“不服从”,则只有在分数未达该校录取线或已被其他专业提档时,才考虑调剂。
三、填报方式与时间
填报方式:
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的志愿填报平台操作,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院校、专业的选择;
时间节点: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具体时间因省份而异,需关注官方通知。
四、示例说明
假设某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意向栏填写如下:
院校志愿:北京大学(第一志愿)、清华大学(第二志愿);
专业志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
调剂选择:服从调剂。此时,系统将优先录取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若分数不足则尝试清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若均不匹配则考虑调剂。
综上,志愿填报意向栏是考生表达录取倾向的关键环节,需结合自身情况谨慎选择,并充分了解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