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如梦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志愿填报的规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多个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基本原则
部分省份(如广东)实行"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原则,先按分数从高到低投档,分数相同则按志愿顺序录取。 其他省份可能仅采用分数优先或志愿优先。
专业(类)为填报基础
新高考改革后,志愿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考生需先选择专业,再填报院校,且不再允许专业调剂。
二、填报要求
批次划分
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本科、专科两个阶段,本科又细分为普通批、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类别。 考生需根据成绩和招生计划选择对应批次。
志愿结构
- 普通类:
通常需填报3个本科志愿和1个专科志愿,且志愿顺序不可更改。 - 特殊计划类:如艺术类、体育类等,有单独的投档规则。
普通类平行志愿可填报96个志愿,学考考生有20个专业组可选(含3+证书类别)。 专科志愿数量根据省份政策调整,一般较少。
三、录取规则
平行志愿检索机制
高校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检索考生志愿,每次只投档一个志愿组,直到所有志愿组投档完毕。 若第一志愿未被录取,高校会考虑第二志愿,以此类推。
分数与排名并重
当考生分数相同且志愿顺序一致时,按考生排名择优录取。 例如:某专业计划招生2人,有10人投档,则排名第一、第二的考生被录取。
四、其他注意事项
省控线与专业线
投档时需参考省控线、专业分数线、最低投档线等数据,确保志愿填报合理。 部分专业有特殊录取要求(如体检标准、单科成绩等)。
志愿修改与确认
填报后可在规定时间内修改1次,修改后需确认生效,确认后不可更改。
避免志愿浪费
需遵循合理性原则,结合兴趣、能力、职业规划及高校实力综合填报,避免因志愿不当导致滑档。
五、政策差异提示
不同省份的志愿填报规则存在差异,例如:
志愿组设置:
如广东采用"20+35"模式,其他省份可能以院校或专业为单位。
录取规则:部分省份对特殊类型招生(如强基计划、专项计划)有单独条款。
建议考生以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招生计划手册》或官方通知为准,并咨询学校招生办获取最新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