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最好的自己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征集填报志愿者是针对部分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而进行的补充录取过程,具体指在常规录取结束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未录满额的院校或专业组向社会公布,供未被录取考生填报志愿。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基本定义
时间节点
在各批次常规录取结束后进行,具体时间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安排。
核心机制
- 高校因招生计划未完成,通过官方渠道(如省级平台)公布缺额计划;
-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重新填报志愿,包括已填报但未录取的考生。
二、适用条件
分数要求
需达到本省对应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部分高校可能降低分数线);
录取状态
未被任何高校录取且未被纳入“自由可投”考生库。
三、与普通志愿的区别
志愿结构
征集志愿的志愿结构与第一次填报的相同,考生可填报院校、专业及分数要求;
填报时间
在常规录取结束后、下一批次录取开始前完成;
机会性质
提供“最后的机会”,尤其适合未进入心仪院校的考生。
四、注意事项
信息确认
需及时关注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发布的征集志愿通知,核对院校、专业及缺额计划;
策略规划
- 结合自身分数、兴趣及高校往年录取数据综合选择;
- 可参考“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填报策略。
五、典型场景(以四川为例)
在四川新高考体系中,征集志愿通常出现在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录取结束后,考生需在规定的填报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未录取者进入下一批次录取。
综上,征集填报志愿者是高考录取的重要环节,为考生提供了补充录取机会,但需考生充分了解规则并科学规划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