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彩虹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协议解约需根据解约主体(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和协议条款,遵循以下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解约主体与流程
- 操作流程:
通过学校就业平台(如“北疆就业”或“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小程序”)提交解约申请,填写解约原因并上传证明文件,经学校审核后作废原协议并重新签约新单位。 - 注意事项:需提前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保留书面协议或解约函;若涉及违约金,需按约定支付或承担赔偿。
- 操作流程:
用人单位需向毕业生出具书面解约函,明确终止协议的法律效应,并收回原协议。 -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违约方需承担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二、法律依据与风险提示
协商一致原则:双方需就解约原因、时间、责任等达成书面协议,避免单方面违约引发纠纷。- 违约金与赔偿:协议中可约定违约金金额或损失计算方式,但实际赔偿需以实际损失为依据,法院可能调整违约金数额。- 不可抗力条款: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协议无法履行,可依法解除协议,但需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
三、操作建议
提前沟通:解约前与用人单位充分协商,明确双方权益,避免单方面行动导致损失。- 保留证据:保存解约函、协议文本、沟通记录等书面材料,以备后续可能的法律纠纷。- 关注时效:注意协议中约定的解约期限,逾期可能面临违约责任。
四、特殊情况处理
学校介入:若解约涉及违约行为,需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交申请,由学校审核并协调处理。- 法律救济:若协商无果,可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赔偿,但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违约事实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