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是拼出来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四型就业社区的考核主要围绕六大维度展开,具体包含39个小项,通过自评申报、交叉评审和省厅审核等流程综合评估。以下是主要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组织领导(20分)
是否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目标、措施及专人负责制度;
是否落实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资金支持;
是否定期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
二、充分就业(10分)
就业失业人员信息登记及时、准确,与全省系统数据兼容共享;
是否定期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对辖区就业困难人员走访率达到100%,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
三、创业活跃(10分)
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推荐等政策,协助办理创业补贴;
建立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创业辅导和资源对接服务;
社区内创业人数、创业项目数量及质量。
四、平台智慧(10分)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与省级系统数据对接,实现动态更新;
通过平台开展精准就业推荐、政策咨询等智能化服务;
平台运行稳定,信息安全规范。
五、服务标准(10分)
建立分片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就业工作日常考评公开透明;
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全覆盖”“全天侯”“无缝隙”;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群众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六、学习精神(10分)
社区领导班子及工作人员定期学习党的十九大就业创业精神;
探索适合社区特点的就业创业模式,形成可复制经验;
根据评估反馈及时调整创建方案,持续改进工作。
考核流程
社区提交创建材料及台账;
市与市之间进行打分评价;
省级部门综合评估后公示认定结果。
通过以上六个维度的全面评估,确保社区在就业创业服务中实现组织有力、资源充足、平台智能、服务优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