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退捕渔民怎么上岸就业

退捕渔民怎么上岸就业

2025-05-02 09:42:48
公考顾老师
公考顾老师已认证

公考顾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针对退捕渔民的就业问题,结合多地实践探索,可归纳为以下四大方向:

一、产业安置(发展涉渔及相关产业)

传统渔业转型

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池塘养鱼、水产品加工等现代化养殖技术,利用沿江沿湖资源优势,将传统捕捞业向生态养殖转型。

生态保护修复

在适宜湖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湿地恢复、水生植物种植等,吸纳退捕渔民参与资源养护工作。

特色产业拓展

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渔业、绿色水产养殖等新业态,例如通过电商平台推广本地水产品,或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二、务工就业安置

就地就近就业

开展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企业用工等岗位推送,优先安排年龄偏大、技能不足的渔民,提供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扶贫车间与基地

设立扶贫车间或基地,提供低门槛、易操作的工作岗位,并落实社保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三、技能培训与创业支持

定制化培训

根据渔民年龄、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开展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管理、陆基养殖等针对性培训。

创业孵化与补贴

设立渔业创业孵化基地,对首次创业的退捕渔民给予一次性补贴,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降低创业门槛。

四、政策保障与服务优化

社保与福利

将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纳入社保体系,简化参保流程,提供“代帮办”服务,确保“老有所养”。

动态帮扶机制

建立常态化关爱帮扶机制,定期入户走访,协调金融机构办理创业贷款,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实际案例参考

益阳市:

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提供1500余个岗位,开展电商、乡村旅游等培训,并推动陆基养殖项目,帮助渔民实现稳定就业。

淮上区:组织10场专场招聘会,提供8200余个岗位,同时落实社保补贴和创业服务,实现退捕渔民就业率100%。

翠屏区:协调金融机构发放30万元创业贷款,15名渔民转型为巡护队员,确保就业率和社会保险参保率100%。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解决退捕渔民“上岸怕晕地、转行缺技术”的问题,助力其实现稳定就业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