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立独行的兔子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御医是古代宫廷中为皇族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最高级别医官,其具体称谓和地位可总结如下:
一、官职名称与等级
御医属于宫廷医官体系中的最高层级,专门为皇帝、皇后、皇子等皇族成员服务,属于“皇帝私人医生”。
品级与人数
- 正八品:
明代及清代御医的最高品级,如明代嘉靖年间的许绅曾任职于此。 - 员额:雍正、乾隆时期御医为正七品,康熙年间提升至正八品。
太医院大夫分四等:
- 御医(正八品):最高级别,仅13人,与县令相当。 - 吏目(八/九品):第二等级,共26人。 - 医士(正十品):第三等级,20人。 - 医生(无品):最低等级,30人。
二、地位与权力
尊贵性
御医因直接服务皇室,地位仅次于皇帝,享有“与御前大臣同等礼遇”。 例如,清代御医可获“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等荣誉封号。
责任与风险
- 需对皇族健康负责,若诊治不当可能被处决。 - 明代曾有御医因失职被处决的记载。
待遇优厚
年薪可达46万人民币(约合现代价值),且常获赏赐。
三、历史特例
许绅:
明代嘉靖年间太医院院使,因“壬寅宫变”救活嘉靖帝后晋升至太子太保,成为古代御医中官职最高者。
总结
御医作为宫廷医疗系统的核心成员,其职位兼具专业性与政治性,既是医术精湛者的最高荣誉,也是皇权至高无上性的体现。不同朝代对御医的品级和待遇有所调整,但核心地位始终围绕皇族健康服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