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考小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东汉之后的汉字发展主要经历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的演变,具体如下:
东汉时期,隶书取代小篆成为官方主流书体,形成高度成熟的汉隶。汉代碑刻如《曹全碑》《张迁碑》等展现了隶书的艺术成就,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说。
楷书(成熟于汉末)
楷书在东汉末年萌芽,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魏晋时期(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达到成熟阶段,成为后世汉字书写的基础。
草书(章草、今草、狂草)
- 章草:
由东汉章帝创制,简化隶书结构。
- 今草:东汉末年形成,如张芝创制的“草圣”笔法。
- 狂草:唐代张旭发展,以狂放不羁著称。
东汉末年出现,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为行书代表作,兼具楷书规范与草书流畅。
总结:
东汉后的汉字以隶书为根基,逐步发展为楷书、草书、行书四大书体,形成体系化的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