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汉字交换码是用于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汉字信息的标准编码,其核心作用是实现汉字的标准化传输。以下是具体解析:
汉字交换码(又称国标码)是计算机系统间传递汉字信息时采用的统一编码标准,确保不同设备或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和交换汉字数据。
标准与范围
- 采用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2312-80)》作为基础,包含6763个汉字(一级3755个,二级3008个)及符号。 - 采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取值范围为21H-7EH(对应十进制的33-126)。
编码规则
- 由区位码转换而来:将汉字的十进制区号和位号分别转换为十六进制,再分别加上20H,形成国标码。 - 与ASCII码兼容:低7位与ASCII码相同,便于与西方系统交互。
与其他编码的区别
- 内码:
计算机内部存储汉字的编码(如GBK、UTF-8),用于高效处理。 - 字形码:描述汉字字形的点阵编码(如16×16点阵)。 - 输入码:用户通过键盘输入汉字时采用的编码(如拼音码)。
总结:汉字交换码(国标码)是实现汉字跨系统交换的基础标准,其核心是统一编码规则和广泛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