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入职后谎报学历的处理方式需根据企业调查阶段和后果严重程度决定,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情况:
一、入职前发现(面试阶段)
处理建议:立即停止使用虚假信息,主动向招聘方说明情况并撤回简历中的虚假学历声明。
法律依据:若企业因此解除录用意向,双方可协商终止招聘流程,无需承担后续责任。
二、入职当天发现(材料核查阶段)
处理建议:配合企业核查学历原件(如学位证、毕业证),签署《诚信承诺书》并承认错误。
后果:若无法提供真实材料,可能面临劳动合同无效的风险。
三、入职后1-2个月内发现(转正前调查阶段)
处理建议:
1. 主动沟通: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学历证明或补充材料,说明造假原因;
2. 接受处罚:若无法自证清白,企业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企业可主张劳动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效,争议可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
四、长期隐瞒或拒不配合
处理建议:企业可依法追责,包括要求赔偿损失或支付违约金。
后果:若企业放任3年未处理,可能丧失后续追责权。
总结建议
诚实面对:尽早承认错误并配合调查,避免恶化关系;
法律保障:企业可依据《劳动合同法》主张合同无效,但需保留证据;
职业修复:通过培训、认证等方式弥补学历不足,重建职业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