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家长会上,家长的发言方式直接影响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感受。以下是家长避免“嘴欠”并有效表达的几点建议:
一、避免负面标签和评价
忌用“笨”“不爱学习”等标签
当家长无意中说出“你家孩子真笨”或“成绩差是天性”时,孩子可能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导致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若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应关注具体行为和原因,例如:“这次作业错误较多,我们可以一起分析是概念理解问题还是粗心大意?”
二、采用积极引导的沟通方式
强调努力和进步空间
用“你今天作业比昨天提前半小时完成,这种进步值得表扬”替代“你永远学不会数学”,让孩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针对孩子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如:“我们可以每天花30分钟一起复习数学公式,周末进行专项练习”。
三、遵循家长会发言规范
控制发言时间
每次发言不超过10分钟,避免占用过多时间影响其他家长交流。
使用建设性语言
采用“我观察到……我们可以尝试……”的句式,表达观察结果和共同探讨的意愿,而非单纯指责。
尊重他人观点
在分享经验时,使用“我曾尝试过……效果如何?大家也可以参考”等开放性表述,鼓励互动。
四、其他实用技巧
避免比较
不要说“我家孩子比邻家孩子强/差”,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不同,应关注自身进步。
用“我担心……我们能做些什么?”替代“你必须要……”
通过提问引导其他家长共同思考解决方案,而非直接命令。
通过以上方法,家长不仅能够避免因不当言论影响其他家长或孩子,还能营造积极、合作的家长会氛围,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