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如果单位指出学历造假,可参考以下处理方式:
一、劳动合同效力问题
劳动合同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以欺诈手段(如提供虚假学历)订立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或部分无效。若单位能证明学历造假与订立合同存在因果关系,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
争议解决途径
若双方对劳动合同效力存在争议,需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
二、法律后果
经济责任
- 单位可要求赔偿因学历造假造成的损失,如培训费用、岗位调整费用等。
- 若涉及第三方权益(如贷款、社保等),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
刑事责任
购买、使用假学历本身不直接构成犯罪,但若涉及诈骗、盗用身份证件等行为,可能触犯《刑法》相关规定。
三、注意事项
证据留存
单位需收集充分证据(如学历鉴定报告、考试作弊记录等)证明学历造假事实,否则可能面临仲裁或诉讼风险。
法律咨询
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维权途径和策略,避免因证据不足或程序不当导致不利后果。
综上,学历造假将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可能面临开除、赔偿损失等法律后果,建议尽早与单位协商解决或寻求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