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开花落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小学家长驻校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家校共育模式,旨在通过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教育合力。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核心目标
确保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通过实地参与提升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
促进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双减”等教育政策的落实。
二、主要活动内容
日常管理参与
- 巡查与监督:
家长可巡查教学、就餐、运动等环境,监督学校卫生、安全及后勤管理。
- 课堂体验:在不干扰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家长可进入课堂听课,观察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状态。
- 活动协助:参与升旗仪式、课间活动、午餐配餐监督等,体验校园日常运作。
- 师生互动:
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教学思路及学生在校表现,提出建设性意见。
- 家长委员会协作:参与家长委员会工作,协助组织运动会、社会实践等专项活动,促进家校共同决策。
三、实施形式
时间安排:通常每周固定时间(如周二、周三)驻校办公,具体由学校和家委会协调。
职责分工:通过“七个一”项目(如一次巡视、一次听课、一次亲子运动)系统化参与学校事务。
四、意义与效果
拉近关系: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增强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信任与理解,形成教育共同体。
提升质量:家长反馈可促进学校改进管理,教师也能从家长视角优化教学策略。
该制度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通过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模式,最终实现家校共育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