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当公司查到员工提供伪学历时,可依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劳动合同的效力处理
学历造假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劳动合同可被认定为无效或部分无效。
争议解决途径
若用人单位与员工对合同效力存在争议,需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
二、用人单位的权利救济
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可随时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无需提前通知或支付经济补偿。
索赔赔偿
用人单位可要求员工赔偿因学历造假造成的损失,包括招聘成本、培训费用等。
三、其他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
若使用假学历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职称与资质影响
职称评定将受影响,且用人单位可能终止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四、注意事项
证据收集:
用人单位需保留招聘材料、沟通记录等证据,以支持解除合同和索赔主张。
法律咨询:处理此类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程序不当引发额外风险。
综上,公司查到伪学历后,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但需注意操作规范以避免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