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解读  > 双减之后家长的需求是什么

双减之后家长的需求是什么

2025-05-13 18:26:42
何老师
何老师已认证

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需求转变

兴趣与素质培养

家长开始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发展,希望孩子能在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找到特长。例如,有家长计划让孩子参加绘画、乐器课程,或通过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拓展视野。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学科类培训的减少,家长希望孩子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部分家长开始引导孩子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帮助其合理分配学习与休闲时间。

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度提升,希望学校和家庭能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焦虑感。例如,通过亲子阅读、户外运动等活动增进情感交流,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二、教育方式调整

从“唯分数论”到“全面发展”

家长逐渐摒弃单纯追求分数的观念,开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和兴趣特长。部分学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强化家庭教育质量

家长意识到自身在教育中的责任,需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沟通交流,并根据孩子特点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例如,每天安排1小时亲子阅读时间,或共同完成家务、进行科学实验等。

三、外部支持需求

课后服务与资源补充

虽然学科类培训减少,但家长仍希望学校提供丰富的课后服务,如托管、兴趣班、体育活动等,填补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空缺。部分地区学校通过开展劳动实践、科技探究等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政策与学校协同

家长希望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能形成教育合力,例如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素质教育倾斜,学校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部分家长反馈,减负政策有效缓解了焦虑,但需学校在作业设计、学习规划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四、其他关注点

时间管理能力:

帮助孩子制定科学作息,平衡学习与兴趣活动。

家校沟通:加强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及时了解孩子学习进展与心理状态。

总结:双减政策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空间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但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家长需在减轻孩子学业压力的同时,引导其发现兴趣、培养能力,并通过陪伴与引导实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