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解读  > 注会如何执行审计工作

注会如何执行审计工作

2025-05-13 10:46:31
面试李组长
面试李组长已认证

面试李组长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注会执行审计工作需遵循系统化流程,并严格遵循审计准则。以下是主要步骤和要点:

一、审计准备阶段

初步业务活动

- 确认审计业务委托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

-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及行业环境。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 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安排及双方责任。

制定审计计划

- 确定审计策略,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设计。

-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规划审计资源分配。

二、审计实施阶段

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测试

- 识别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有效性。

- 通过询问、观察、检查文件和重新执行程序,测试内部控制。

实质性程序

- 设计针对性程序,包括分析性复核、函证(如银行、客户)、存货监盘等。

- 对关键账户和交易进行重点审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期后事项与持续经营评估

- 审核期后交易及事项,评估持续经营能力,识别潜在风险。

三、审计完成阶段

审计证据复核与结论形成

-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评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 形成审计意见,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审计报告编制与提交

- 编制审计报告,说明审计范围、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 将报告提交给管理层及监管机构,对外公布审计结果。

四、关键原则与注意事项

独立性与职业道德

- 始终保持独立性,防范利益冲突,遵守保密义务。

- 定期接受后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

风险导向审计

- 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导向,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

应对舞弊风险

- 保持职业怀疑,设计针对性程序应对财务舞弊风险。

五、特殊领域补充

存货审计:

若错过监盘,需通过替代程序(如分析性复核、期后抽盘)验证。

会计政策变更:检查变更合理性、披露完整性及追溯调整方法。

通过以上步骤,注会需确保审计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与有效性,保障财务报表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