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考小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韩国改用汉字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372年,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高句丽时期(公元372年—935年)正式将汉字作为国家文字,取代此前无成型的本土文字。高句丽国王宣布采用汉字取名传统,汉字在政府文书、碑刻等官方领域广泛使用。
朝鲜半岛统一后的汉字政策
- 1945年光复后:
南北分裂,韩国(南朝鲜)延续了朝鲜半岛时期的废除汉字主张,1948年独立后正式禁止汉字在官方文件和教育中的使用。 - 1970年朴正熙时期:全面推行“去汉字化”,禁止小学教授汉字,撤除政府公文和公共标识中的汉字,甚至拆除历史建筑上的汉字牌匾。 - 1988年后恢复:韩国政府逐步放宽对汉字的限制,1995年将汉字改为选修课程,1999年允许在政府公文和道路牌中使用汉字。
尽管历经多次改革,汉字在韩国仍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国民身份证、企业名称等仍保留汉字,且汉字教育在中小学阶段重新恢复。
总结:
韩国改用汉字始于高句丽时期(公元372年),但现代韩国对汉字的使用经历了长期限制与逐步恢复的过程,目前汉字与韩文共同构成官方文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