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全知道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奥数和化学实验中,“排空法”是一种用于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用于收集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将气体通入水中,利用气体与水的溶解性差异将气体从容器中排出,从而实现气体的收集。
一、适用气体类型
排空法适用于 易溶于水的气体,例如:
氨气(NH₃)
氯化氢气体(HCl)
二氧化硫气体(SO₂)
硫化氢气体(H₂S)
水蒸气
二、操作方法
使用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等装置,漏斗下端连接导管,导管另一端连接集气瓶。
将气体通过导管通入水中,气体与水接触后溶解于水,从而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
待水完全被气体溶解或达到饱和后,关闭气体源,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倒置在水槽中以收集气体。
三、注意事项
仅限易溶于水的气体,若气体易挥发或与水反应,则需采用其他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或排空气法)。
部分气体(如HCl、SO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需佩戴防护装备。
需通过观察或检测溶解度判断气体是否完全溶解,避免气体逸出。
四、示例
以氨气收集为例:
1. 将导管插入水中,通入氨气,氨气溶解于水形成氨水;
2. 关闭气体源后,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氨气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
3. 最后正立集气瓶,氨气在瓶底积累。
通过排空法,可以高效地收集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