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公仆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许”字的来历,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主要来源
许姓最早出自姜姓,周武王封伯夷后裔文叔于许国(今河南许昌),建立许国,后因诸侯争霸,许国先后迁都至叶、白羽、容城,至战国初年被楚国灭亡。许国灭亡后,其后代以国为氏,形成许氏家族。
神话传说
另有传说称许由是帝尧时期的部落首领,其后代以国为氏。但此说法缺乏历史文献佐证,属于神话传说范畴。
二、字形与本义
字形演变
- 甲骨文中的“许”为象形符号,左半部分“午”象形杵(舂米工具),右半部分“言”表示与说话相关,合起来表示“杵米时口中有声”的动作。
- 金文时期,“午”与“营”位置互换,小篆时“午”与“营”再次调换,楷书则沿用小篆结构。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指舂米时用杵击米的动作,如《说文解字》解为“以天干重仪观测太阳日影,命名的氏族”。
- 引申义:逐渐演变为应允、认可(如“允许”“赞许”)、预先承诺(如“许诺”)等含义。
三、文化内涵
“许”字在汉语中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成语“以身许国”(《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许”即表示承诺。其字形演变也反映了从象形到抽象的汉字发展规律。
注:关于“午”字头的象形意义,部分研究认为它可能象征“杵米之声”,而非正午的“午时”,但此说法尚未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