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以下是采购催货的有效方法,结合策略、技巧和管理手段综合整理:
一、精准沟通策略
通过邮件或电话直接询问:“[订单编号]货物应于[交货日期]交付,现需确认进展及补救措施。” 这种方式能迫使供应商明确责任并给出具体答复。
采用“一三五”催货法
- 重要且紧急:
每日跟进1次;
- 重要但不紧急:每周1-2次;
- 常规订单:每5天核查1次。通过分层管理避免过度催促。
当单一沟通无效时,联合上级或相关部门(如财务、生产部门)共同跟进,增强催货权威性。
二、节奏与流程管理
制定催货计划
根据订单优先级和交货期,制定每日、每周的催货计划,保持持续关注。
跟踪生产全流程
- 监控工艺文件准备、原材料采购、加工进度及组装检测环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要求供应商提供进度报告,必要时现场监督。
合同条款约束
在合同中明确交货时间、延迟赔偿等条款,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三、关系维护与风险预判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定期沟通、节日问候等方式拉近与供应商的距离,增强信任基础。
风险分级预警
根据交货延迟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管理:轻微延误温和提醒,中度风险组织高层会议,严重延误启动合同约束。
灵活协商解决方案
若供应商确实无法按时交货,协商调整交货方式(如分批发货)、延长付款周期等。
四、其他实用技巧
使用可视化工具:
制作31格跟催箱或报表,按日期分类管理订单;
保持专业态度:无论紧急程度如何,均保持冷静礼貌的沟通风格;
及时反馈与升级: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即向上级汇报并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方法,采购人员既能保障订单按时交付,又能维护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平衡催货力度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