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解读  > 韩国用什么汉字代替文字

韩国用什么汉字代替文字

2025-05-11 10:44:56
郭老师
郭老师已认证

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韩国在1948年后逐步用韩文(谚文)代替汉字,具体过程如下:

政策推动与实施

1948年韩国复辟后,政府决定推行韩文教育,1956年正式废除汉字在公务文件和教育中的使用,要求仅用韩文书写。这一政策由李承晚主导,旨在消除汉字对韩国文化的依赖。

韩文(谚文)的特点

- 韩文是表音文字,通过音节组合表示发音,而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对应多个发音。为避免混淆,韩国人在姓名、法律文书等场景中仍保留汉字标注。

- 韩文设计贴合韩语发音系统,书写效率更高,逐渐取代汉字成为日常使用的主要文字。

实际使用现状

- 到1970年代,汉字在韩国日常书写中的使用率已极低,但法律文书、学术著作等仍保留汉文。

- 韩国宪法、部分企业名称等仍使用汉字,但普通民众对汉字的认知度显著下降。

文化影响与争议

汉字废除后,韩国社会出现文化断裂现象,但韩文也保留了部分汉字词汇(如法律术语、人名等),形成“韩汉混合”书写模式。近年来虽有恢复汉字教育的呼声,但实际推行力度有限。

综上,韩国通过政策引导和语言特性,逐步实现从汉字向韩文的过渡,但汉字在特定领域仍具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