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考官邢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汉字“我”的来源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由三个锯齿状戈头(象征兵器)和长柄组成,本义指古代用于战争或刑罚的锋利工具。周武王《泰誓》中“我伐用张”的“我”即为此用法。
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
春秋战国后,因兵器逐渐被淘汰,“我”被借作自称代词,意为“自己”。这一用法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施身自谓也”。
字形演变过程
- 甲骨文:象形兵器(戈+柄);
- 金文/小篆:逐渐讹变为抽象符号,失去原形;
- 楷书:沿袭汉隶简化而来。
文化内涵的升华
从原始的个体象征,演变为包含家国情怀、人格理想(如“人器合一”)的抽象概念,成为表达自我意识的载体。
总结:
“我”字由具体兵器意象假借而来,历经数千年演变,最终成为承载个体与集体意识的现代汉语核心代词。